再談牙骹關節

筆者過往曾在此欄介紹顳顎關節(即稱牙骹痛)。不少病友其後詢問相關文章內容,交談中分享了些臨床所見所聞。溫故知新及講解常有所啓發,現再與大家分享牙骹痛的處理方法。

牙骹關節較身體其他鉸鍊關節複雜,因顳顎關節面之間存在一層可活動軟骨盤組織,結構就相似於膝關節內的半月板。當牙骹正常開合時,肌肉會巧妙地收縮以協調軟骨盤位置,從而使牙骹可以有較大的活動幅度。但當牙骹出現問題,可分類為不同的類型:關節外,表現為單純的咬肌肌肉痙攣,常見於咬吃過硬過韌食物、過度咀嚼香口膠等,治療可按壓夾車穴及太陽穴,能有效放鬆咬肌。關節內,可涉及軟骨盤功能紊亂,患者容易出現牙骹處的後遺症,例如關節不利及活動聲響等。

要有良好牙骹痛治療效果,臨床往往要兼顧左右牙骹關節的活動表現,例如各自活動幅度,軟骨盤移動與否及快慢等。若忽視左右關節平衡,當一側活動幅度受限,另一側易繼發關節鬆動,繼而加劇往後勞損。

除考慮局部牙骹關節內外問題外,亦要全面審視咽頸相近部位情況,甚或患者的精神狀態。例如當上頸椎關節移位或頸肌繃緊,可繼發引起牙骹關節功能紊亂,其後更能形成惡性循環,使同時出現牙骹痛、上頸椎疾病及張力性頭痛的綜合病症。

另一方面,亦要明白牙齒毛病能引起牙骹痛,常見例如上下牙齒不能對齊咬合,亦會影響牙骹功能。治療除常規處理牙骹處的骨骼肌肉外,亦應適時轉介牙醫跟進。此外,亦應詢問患者有否磨牙習慣,治療除牙骹消炎止痛外,亦要適時疏導患者緊張情緒。

所以牙骹痛的治療並非單一的關節消炎止痛,治療同時要考慮牙齒、上頸椎、頭痛及情緒等致病因素,方能針對問題根源。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

閱讀更多:牙骹痛-顳顎關節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