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與衝擊波的分別

中醫骨傷或西方物理治療常處理各式各樣的骨骼肌肉痛症,症狀由急性的運動創傷,至慢性反覆發作的痛症,病種五花八門。而當中較不易處理及難癒的,莫過於經年累月的勞損痛症,而現代醫學亦證實不少慢性痛症原因為筋腱退化。現今資訊發達,我們不難發現針灸或衝擊波等可行的治療方法,但究竟這兩者治療效果有何分別,讀者應如何選擇?

針刺作用

針刺有很好的止痛及放鬆肌肉的療效,並促進患處消炎。現代生理學解釋其止痛原理包括神經性及腦化學性兩方面:神經性鎮痛機制涉及痛閘控制理論,針會機械性地刺激觸覺神經,繼而在脊髓層面阻隔痛覺信息傳向大腦。

在腦化學性方面,針感亦能促進大腦分泌鎮痛物質內啡肽,達到長久止痛療效。而在消炎方面,針促進釋放一氧化氮,使受針局部血管擴張,改善傷患處的血液循環,協助組織修復;針亦能對受針位置有目的地產生微創傷,以重新啟動消炎修復程序。至於衝擊波的療效,能有效消炎及促進骨折復元,其作用原理是透過遏抑發炎因子,促進間質幹細胞分化及釋放局部血管生長因子,以促進組織康復。

衝擊波與針刺比較

綜觀針刺與衝擊波作用療效十分相似,惟兩者各有優劣,例如只要選擇合適針具長度及進針角度,針仍能安全使用於胸部;衝擊波則不能用於肺氣泡範圍,免造成肺泡創傷。針灸獲循證醫學證明能減輕癌痛或作嘔等內科症狀;衝擊波針對骨骼肌肉痛症,促進骨折修復甚或擊碎泌尿系統結石。針的缺點是操作稍不慎易導致身體創傷;衝擊波相對安全,較少導致病人受傷。針刺可配合電針,衝擊波需單獨治療。

無論針或衝擊波治療痛症,皆應由合資格醫療人員負責治理。明瞭痛的根由,配合運動及改善姿勢,才能達致真正康復。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香港經濟日報 理療感悟

衝擊波不可不知的事實

延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