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研究的處境

筆者這星期參與了大學針灸課程的專題報告評分,很高興能看見同學的積極參與及精采的表現。同時,亦不能不歎息時間飛逝,大學畢業至今已轉瞬快要20年。聽畢報告,心中不油然思考着針灸科研面臨的問題,並在此希望拋磚引玉,引發讀者思考,了解針灸面對科研時的「不能也,非不為也」的兩難處境。

針灸歷史源遠流長,大家也明瞭針灸在中醫治病過程中擔當舉足輕重角色。但隨西方醫學流入,引入高端儀器作診療,並依從循證醫學的篩選模式,中醫及針灸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直至近十多年由於中醫註冊制度及大學培訓課程,中醫在經濟市場中的認受性才逐漸提升,但在醫學學術界中仍然卻步。

要受現代醫學學術的接納,中醫必須能用現代醫學的語言介紹及講解中醫醫理,並了解西醫各種疾病的症狀及診療方法,再用循證醫學的方法證明中醫療效。中醫可優先針對現時被認為治療困難、副作用多,或療效不理想的病種研究。據知現時醫管局已在背痛、中風及癌症等進行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探討中西醫合作處理某些病症的療效。

即使以循證醫學理念進行中醫或針灸的研究,但路途並不平坦。例如作臨床科研的最高標準雙盲實驗,針灸並不能簡單地以不進針作為實驗對照組,所以應運而生的非穴位針灸或淺針操作的假針灸。但科研指假針灸其實有療效,所以從研究設計方法針灸已有先天缺陷,即使得出的結論,但說服力已經削弱。

現代醫學才剛開始了解中醫學,中醫亦要積極學習生理學語言以表達自己,掌握好循證醫學研究的方法,並針對現時療效一般但中醫能醫的病種研究。這互相明瞭的道路是一步一腳印,香港中西文化匯通,中或西醫在促進彼此了解過程中,更是任重而道遠。順道在此祝願同學們前程似錦,後會有期!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