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疼痛

髖關節痛是時有所聞的病症,可見於青壯年及老人身上。症狀包括髖部屈伸不利,運動後疼痛增加,若症狀拖延日久,X光檢查可發現關節軟骨磨損,甚至不同程度的退化骨質增生改變。

髖關節在運動中須承受比體重更大的負荷,例如步速每小時1km達體重2.8倍,時速3公里達4.1倍,若達到5公里時,髖關節負荷甚至達到4.8倍;若進行緩步跑,更承受高達5.5倍體重的壓力。

髖是深邃的球窩關節結構,算是人體內最受保護及最穩定的可活動關節,能承受日常跑跳的衝擊。但隨年月的耗損,中年人群已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髖退化改變,其症狀包括髖關節疼痛,痛楚早上尤甚,活動後會痛減,但劇烈後症狀又反覆再現。

臨床上,髖退化性關節炎要與彈響髖、梨狀肌綜合症及股骨頭壞死作鑑別。彈響髖的痛點多在髖外側,在髖內旋情況下屈伸髖會自覺關節彈響,外旋後則活動重新順暢。梨狀肌綜合症見髖後外方的臀部疼痛,有明顯臀下部位壓痛點,並常伴下肢後外側的坐骨神經痛。股骨頭壞死x光可見股骨頭變形,經年後多呈蘑菇頭狀。

減緩髖關節除電療、超聲波或聚焦式衝擊波等治療外,物理治療師亦常以手法治療改善關節變緊情況。此外,物理治療師或中醫師亦以針灸促進局部慢性炎症的康復。但假若症狀遷延日久,疼痛或緊程度嚴重,則應與醫生商討手術更換人工關節的可能性。

日常髖關節保養應減少長時間的站立或步行跑步,另一方面,應多針對臀部臀大肌、中肌鍛練,往往亦能很好地保護髖關節功能。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