膕肌肌腱炎與膝關節痛

膝關節痛成因眾多,對於不同年紀人士其成因各異,例如中老年人的膝痛主因為退化性關節炎;中青年則由於膝部的運動創傷,常見前後十字韌帶、內外側副韌帶、半月板傷患等。而膕肌撕裂,可算是運動創傷膝痛成因中,較易被忽略的一員。

膕肌位於膝關節後方,肌腱兩端分別連接膝部外上及內下方,肌肉收縮時脛骨會作相對於股骨的內旋動作,這幫助膝關節從伸直位置解鎖,讓膝部能順利屈曲。此外,亦幫助後十字韌帶維持脛股關節的穩定性。

膕肌的傷患以肌肉撕裂為主,受傷運動項目尤其多見於下山的越野跑。膝部後十字韌帶損傷舊患,或先天身體韌帶較鬆是受傷的高危因素。

膕肌損傷的症狀有其局限性,其症狀主要位於膝後側的膕窩範圍。這有別於其他常見的膝部傷患所引起的膝前方水腫及疼痛,上樓梯並不會加劇症狀,屈膝時膕窩處會有腫脹異物感或痛感。脛內旋肌力測試動作,可幫助進一步鑑別膕肌撕裂。

膕肌炎症的處理可依局部紅腫熱痛情況,予以R.I.C.E(休息、冰敷、包紥及抬高傷肢),或物理治療、中醫針灸治療,能幫助紓緩膕肌痙攣及消除炎症。治療目的亦要預防演變慢性炎症,方法是要對膝部作針對性的鍛練,改善膝關節穩定性及耐力。

另一方面,食療湯水會有一定療效,材料包括:巴㦸、杜仲、懷牛膝各3錢,豬?150克燉煮兩小時,每星期服用兩次,作用強筋壯骨,消除痠軟無力。此外,對比賽要有充足訓練準備,在比賽中亦要量力而為,方為良策。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

中醫簡介眩暈

搜尋關於頭暈的資訊,時有發現很多中西醫名詞,例如西醫美尼爾氏綜合症,或中醫肝陽上亢、氣血不足等名詞。網絡資訊發達,好不容易看完資料,恐怕又容易混淆並對號入座。以下將簡介中醫分辨不同類型眩暈,談其治療要點,以助明療不同證型眩暈,及各治療之大不同。

中醫對眩暈的分類基本上可分為實證及虛證。實證發生於體質壯實者,外界致病因素作用,或身體內有重新致病的病理產物,例如痰飲、血瘀等;虛證則指由於先天不足,或久病耗損所致的虧虛體質。以病程而言,新病多見實證;久病多為虛證,或虛實夾雜。

常見引起眩暈的實證包括肝陽上亢、痰飲及血瘀證。肝陽上亢致頭暈症狀多見於高血壓患者,並常伴有頭後枕脹痛;痰飲者見於耳水不平衡或美尼爾氏綜合症患者,症狀多伴頭重胸悶、舌苔厚膩;血瘀證者或有外傷病史,眩暈外常主訴頭痛,痛感刺痛。

虛證眩暈者可大致分為氣血兩虛,或腎精虧虛證。氣血虧虛者常伴有面色蒼白、心悸易疲倦,表現姿勢性眩暈,但較少出現天旋地轉感;腎精虧虛者伴腰膝痠軟無力、耳鳴等。

中醫對不同證型施治很不同,例如肝陽上亢用藥結合熄風及滋補肝腎之陰,常用石決明、鈎藤及白芍等藥物;治療痰飲所致眩暈用藥要以治痰濕為主,常用方劑包括半夏白朮天麻湯、真武湯或苓桂朮甘湯等;血瘀證常用通竅活血湯治療。對於虛證,氣血不足可用歸脾湯為主以補益氣血,並加入祛風止暈,例如天麻鈎藤等;腎精虧虛依從腎陰或腎陽不足,選方左或右歸丸,以補腎填精。

除此之外,患者亦要改善生活習慣,避免情緒波動起伏,戒除煙酒不良嗜好,不進食肥甘厚味滋膩食物,起居有常和適量運動。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

髖關節疼痛

盆骨痛

髖關節痛是時有所聞的病症,可見於青壯年及老人身上。症狀包括髖部屈伸不利,運動後疼痛增加,若症狀拖延日久,X光檢查可發現關節軟骨磨損,甚至不同程度的退化骨質增生改變。

髖關節在運動中須承受比體重更大的負荷,例如步速每小時1km達體重2.8倍,時速3公里達4.1倍,若達到5公里時,髖關節負荷甚至達到4.8倍;若進行緩步跑,更承受高達5.5倍體重的壓力。

髖是深邃的球窩關節結構,算是人體內最受保護及最穩定的可活動關節,能承受日常跑跳的衝擊。但隨年月的耗損,中年人群已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髖退化改變,其症狀包括髖關節疼痛,痛楚早上尤甚,活動後會痛減,但劇烈後症狀又反覆再現。

臨床上,髖退化性關節炎要與彈響髖、梨狀肌綜合症及股骨頭壞死作鑑別。彈響髖的痛點多在髖外側,在髖內旋情況下屈伸髖會自覺關節彈響,外旋後則活動重新順暢。梨狀肌綜合症見髖後外方的臀部疼痛,有明顯臀下部位壓痛點,並常伴下肢後外側的坐骨神經痛。股骨頭壞死x光可見股骨頭變形,經年後多呈蘑菇頭狀。

減緩髖關節除電療、超聲波或聚焦式衝擊波等治療外,物理治療師亦常以手法治療改善關節變緊情況。此外,物理治療師或中醫師亦以針灸促進局部慢性炎症的康復。但假若症狀遷延日久,疼痛或緊程度嚴重,則應與醫生商討手術更換人工關節的可能性。

日常髖關節保養應減少長時間的站立或步行跑步,另一方面,應多針對臀部臀大肌、中肌鍛練,往往亦能很好地保護髖關節功能。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