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非一病之症狀,就如咳嗽一樣,只可視為症狀。只有通過問診、臨床檢查,甚至配合西醫及其影像檢查,才能診斷病因,對症下藥。現今資訊發達,病人看症前大多已網上查看腰腿痛原因,知道坐骨神經痛是沿大腿後外側的疼痛及麻痹等。就如近日課堂上,徐光耀教授所言:「坐骨神經痛可以有腰腿痛,但非所有腰腿痛皆因坐骨神經痛」,精警道出下肢痛不等如坐骨神經痛,臨床不可混淆!

坐骨神經是下腰四至骶三神經組合而成,只要是這些神經上任何位置的刺激皆可導致坐骨神經痛。試想像椎管內神經根受壓,例如椎管狹窄,或常見的椎間盤病變,可引起此病症。臨床分別是椎管狹窄患者喜彎腰前屈;椎間盤突出者大多腰後伸較為舒適。

神經根組成為神經幹,最後形成坐骨神經綫,並經過盆腔底,穿過坐骨大孔,支配下肢後外側感覺及肌力,過程海納百川。若當中神經幹在盆腔骶骨前的路徑段,可因為大腸或婦科盆腔病症壓迫致病。婦女懷孕期間,可因胎兒壓迫,引起坐骨神經痛,所以孕婦期適當拉筋運動尤其重要。

至臀部,坐骨神經綫尤其容易因梨狀肌痙攣或坐骨粗隆處受壓引致神經痛。即使局部肌肉按摩可減輕梨狀肌綜合症病況,但病症容易復發。患者若見盆骨或前髖並見症狀,其梨狀肌痙攣可繼發其他病患,例如盆骨傾斜,致使臀部肌肉反覆收縮,引起神經痛。

除骨骼肌肉系統可致病外,西醫內科例如糖尿病亦可引起坐骨神經神經綫病變。坐骨神經痛可發生於年輕或年老;運動員或辦公室工作人員,其病發率高亦容易反覆發作。治療只有針對其多病因的特性,才能對病對症:各專業合作,處方拉筋、運動、針灸,或中西藥物等治療。雖然病因多樣性,但只要能尋根究柢,坐骨神經痛還是有不低的機會康復。

原文刊登於2019年5月31日《香港經濟日報》理療感悟,標題為"分清坐骨神經痛"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

閱讀更多:坐骨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