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上頸椎

頸椎由7節頸椎骨組成,解剖命名由上而下椎骨排序號碼1至7,而第1及2椎更稱作寰椎和樞椎。雖同為脊椎骨,但頸、胸及腰椎結構各有特點,頸椎特別地在椎體後方帶有鈎椎關節,防止椎間盤移位,及橫突結構處有椎動脈穿過,為腦部血液供應的重要來源。

各頸椎雖有其共通特徵,但首兩節外形卻不同,如寰椎及樞椎不帶有鈎椎關節及椎體。故此,頸第1及2節被進一步分為上頸椎,第3節及以下則為下頸椎。上和下頸椎的功能及病徵各異,在治療時要考慮其功能特點。

頸椎的正常動作包括可向前後屈伸、左右側彎及左右旋轉共6個方向。各頸椎骨雖說可作6個方向的運動,各節椎骨尤其擅長某些方向的動作:第1節頸椎及顱底間關節主力頸部前後屈伸動作,第1及2節間的寰樞關節負責左右擰頸,下頸椎關節主要作左右側彎動作。

此外,側彎及旋轉動作會彼此附帶一起地進行,例如作側彎動作時,椎骨會同時作向左或右旋轉。而向左或右轉,是會按椎骨本身是否屈或伸狀況而決定,在中立或後伸位位置,側彎與旋轉作反方向;前屈時,側彎與旋轉同向。

這複合動作理論幫助了預測脊椎的立體運動模樣,同時亦協助指出椎骨關節出問題時,關節將處於何種的緊張位置,例如下頸椎關節出問題時,將會是同側的側彎與旋轉動作受限。此外,若前後屈伸或側彎幅度正常,但轉動幅度受限,其病因多寰樞椎錯位所致。所以透過頸椎不同方向的活動幅度表現,治療師能預計受病頸椎的節數及問題類型。

上頸椎體積細小,但其活動幅度大,又接近極之重要的頭面部,影響頭面對外界五感的接收。所以造物者也為上頸椎設計了精密的神經感受器及肌肉系統,那怕是對稍微的頭頸側擺偏差,也能迅速調整修正。但現代人常使用電腦或智能電話,肩頸部長期缺乏運動及寒背,導致頸椎肌肉失衡萎縮,甚至發展為慢性炎症並肌肉呈脂肪化,形成肌肉無力及關節疼痛的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正如首段落提到的椎動脈,為提供腦血液的重要血管渠道。健康人士的椎動脈一般較平順地穿過下頸椎,而經過上頸椎時,亦需要在數次的「髮夾彎」扭曲轉向。但若上頸椎半脫位偏歪,會對椎動脈拉扯或壓迫,造成惡名遠播的「椎動脈不足」病症,使患者在轉頸至一側或仰頭血管受壓,會因腦供血不足致嚴重頭暈。

最後,由於上頸椎側旁為支配頭皮感覺的枕大及枕小神經,上頸椎錯位可刺激前述神經綫,引致半側頭皮持續性疼痛;下頸椎間的神經根支配上肢肌肉及感覺神經,下頸椎壓迫神經導致上肢麻痺及手臂伸屈無力。所以上及下頸椎問題引發的神經痛位置等症狀很不相同,切不能將上及下頸椎混為一談,馮京與馬涼絕非同一人。

原文刊登於2020年7月1日《香港經濟日報》理療感悟,標題為"談談上頸椎"

作者:盧文健 註冊中醫師 註冊物理治療師

2 Replies to “談談上頸椎”

  1. Monitor Closely 1 primidone decreases effects of hemin by pharmacodynamic antagonism cialis otc After 25, 50, or 100mg Royal Jelly is given to infertile men, Royal jelly appeared to be ineffective at increasing sperm count increases were similar to control group but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at increasing sperm motility; increasing motility by 25

  2. The soldiers are not afraid of difficulties in the ice and snow, and the electric power workers are rushing to repair them day and night stromectol tablete I tried taking Tamoxefin and I was not even up to the full 20m dose

Comments are closed.